经验分享
共同学习

无法被证伪的谎言

这个世界上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里面夹杂着各种正确的、或错误的以及半错半对的信息。

突然间让我想起有关于学习逻辑学的问题,一个人逻辑能力再强,如果他不能分辨生活中的事实,即使你把逻辑学研究的炉火纯青,你并不会推算出正确的结果。

我平时喜欢研究互联网,一直处于在互联网的世界寻找自己创业的机会,但是往往会把某一个行业的逻辑概念琢磨透,但不会去学习如何底层开发并实现,除非有利可图,跨行业做一个事是及其耗时的,如果心理没有对未来的愿景,没有那么大的驱动力去研究。

我喜欢在这些商业项目的周围,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他们的门道,理解他们的运行原理以及逻辑,让我对这些新东西的出现不至于思想落后,或者错过某些机会,甚至是防止以后这类项目的井喷避免被吹牛逼大师忽悠。

人说话很容易满嘴跑火车,因为很容易,上嘴唇和下嘴唇碰撞就能随意的吹牛逼,如何分辨是否吹牛逼光有逻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基于对事实的真伪进行验证。

我现在非常的震惊,有种谎言是无法被证伪的,因为你在互联网如何去搜索如何去百科观察,它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这个组织掌握足够的权力去维护这些信息,不让反面信息的暴漏。

然而我在这篇文章并不会指出它里面的谎言,因为没有利益驱动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是我作为一个个体无法承受的。

有的时候发现人被骗,逻辑很简单,就是相信了骗局演说者的谎言了,他们只是没有精力去探索这些信息,导致自己被骗,如果他们去研究这些事实,他们完全可以避免到。

之前我一直认为防止上当受骗只需要稍微研究一下事实本身就可以了,没想到当骗子有绝对的力量,你找不到任何的答案,最起码在网络中你找不到戳破他谎言的信息。

谁知道他的真伪呢?只有一批人,那就是真真正正的行业从业者,但是他们并不会指出他们的谎言,因为他们也是利益链条的人。

谎言之所以能够流传,是因为谎言的传播有利益驱动性;反对谎言通常并没有利益驱动性,让你这么做的可能只有正义。正义是脆弱的,并不会有重复性,除非我在这上面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我才会不断维护我的权益,不断重复我受到的侵害。

我是比较佩服一种人,就是对权威的一种怀疑。这个世界科学发展程度比较高了,在教育上获得了不少的科学启蒙,大家都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无论有多少的证据指出地球是圆的,但始终有人怀疑这是谎言,他们相信地球是平的。虽然我个人也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我对他们这种怀疑的精神敬佩不已。

这是一个由利益链条组建起的社会,而不是以正义或坏前提为准的。如果我在这篇文章中揭露出显而易见的谎言,我是站在正义的角度去说这个事情的,因为我想让别人少走弯路少上当。虽然正义,但是我会得罪不少人,因为我的揭露会使人失去某些收入,揭露只会让那些在有利益相关的人恨你,因为我的揭露与他的利益相冲突。

如果我是一个纯坏蛋,哪怕我说出多么坏的语言,也会有支持我的。这里我就不想举例了,你在微博拉抖音啦,都能找出显而易见的例子。

所以我总结出:这个世界无论你持有哪种意识形态,只要你喜欢揭露某种谎言,你势必会得罪一批人,你瞬间就会成为某种利益冲突的敌人。

也就是揭露谎言,你会得罪利益冲突人群;故意使坏,你会得罪正义的人,但两者都有支持者,后者的坏可是有利益驱动性的坏,因为他可持续和重复。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无法避免被收割的韭菜命运后,网站在第二天被国内各种应用拦截了,拦截的理由是涉黄,我的网站根本没有这类的信息。

人要为自己的认知支付惨重的代价,在某些问题上并不能公开去讲,我所能保护的可能只有自己的家人,因为在他们面前,我比他们更懂互联网,我在他们面前有那么一丝互联网权威性,他们基于我是懂这个行业的,以及是他们家人而相信我。

顶级的谎言是无法证伪无法戳破的,但这始终是少数的,大部分的谎言识破是有技巧性的,那就是拥有获取一手消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通过搜索引擎去判断信息源头的权威性。

有种假东西会利用信息媒体的力量为自己披上权威性,但是他们很难用钱让权威媒体为他们下跪。权威之所以权威,通过时间验证,错的信息少,所以人人倾向于相信权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研究透了,要不就是听一个专家讲的而相信,要么就是相信媒体。 总之是有那么个源头的,如果会分析这个源头,对这个源头可能撒谎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就容易识别谎言了。

例如A媒体想造谣,他往往会让B国家的一个非常不知名的媒体放出这么一个小文章,然后就开始说:据某某报道,然后就开始大肆宣传,使劲的吹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就算最后被证明是假的,他们也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我们都提醒了信息是据某某了,你们非信找谁呢?

通常人是喜欢“当婊子立牌坊的”,就像我在揭露某种东西时,可能显得我比较正义,但是在利益面前我是否能不动摇呢?真不好说,如果我说我是正义的,无论多大的利益在我眼前我都不会动摇。那我肯定要立了。

我相信世界上有纯正义的,但毕竟是有个比例的,他们一定是少数的。

但是这种词汇已经被解释为“人设”,这样说起来好听多了,之所以叫人设,就是你本来不是这么一个人,你在镜头眼前变了,其实也属于一种表演而已。

有些人在镜头以及生活中是同一的,往往这种人并不会得到认同,他们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打造自己的人设。观众喜欢有人设的人,当市场有需求的时候,人人都会倾向于打造自己的人设。因为大家喜欢你装,你不装反而没人看,那就会导致出现一种现象“投其所好”。

我平时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个人喜好而已,我喜欢看门道,通过行为举止以及说话看破他们背后的动机,当我通过这些冬季的记录以及逻辑推导,就会得出他们背后的本质。每当我研究出这种本质又通过验证确定之前的结果是正确的时候,我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对我进行奖励。

可能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爱好,写这篇文章可能也是因为纯纯的自我陶醉,或者一种大脑奖励机制的驱动。

-=||=-收藏赞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