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强势》语言技巧表

《强势》原名 When I Say No, I Feel Guilty是曼纽尔·J·史密斯提出的一套“自我主张训练体系”(Assertive Training)。
它教人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勇敢表达自己的立场、拒绝操控、维护自尊与平等关系

一、你有权坚持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情感,并对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二、坚持你要做的,不必解释。

三、帮不到别人,也不用内疚。

四、你有权改变想法。

五、犯错不可怕,但要承担后果。

六、你有权说“我不知道”。

七、要与人交往,但不要刻意讨好。

八、你有权做出“不合逻辑”的决定。

九、你有权说“我不明白”。

十、你有权说“我不在乎”。


以下是书中几种最重要的方法和总结,有原文简介和示例,大家可以快速理解和付诸实践。

一、我是一张坏唱片

这种方法,是通过语气平静的重复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出你心中的想法,来教会你坚持不懈。让你无需预先演练怎样跟人争辩或怎样控制愤怒,就可以“愉快”地应对他人。

想象一张坏掉的唱片,针卡在同一个地方,一直重复播放同一句话。作者比喻来说明一种“冷静而鉴定地重复自己的立场”的方式。

例如:

对方:你能不能借我点钱?
你:抱歉,我现在不能借钱。
对方:你不是说我们是朋友吗?
你:我理解你的处境,但我现在不能借钱。
对方:那你帮我一点点也行啊!
你:我现在不能借钱。

你没有发火,也没有被带进“是不是朋友”“是不是小气”这种情绪性陷阱里。
你只是坚定、平静、重复你自己的决定

✔ 不需要逻辑完美
✔ 不需要情绪克制到冷漠
✔ 只要保持冷静、重复、坚持

重点是训练自己在压力下不被操纵、也不被内疚击溃
别人可能用:

  • 情绪勒索(“你太自私了”)

  • 理性诱导(“其实你帮我也没损失”)

  • 道德绑架(“你这样不像朋友”)

但你只要“像坏唱片一样”回到自己的核心句:“我现在不能借钱 / 我不想去 / 我不同意。”
久而久之,大脑会学会不再自动讨好别人或自责。

🎧《坏唱片法口诀》

“不争辩,不解释,不激动,平静重复我自己。”

可以总结成一句话:

“拒绝不是罪过,解释才是陷阱。”


🌿为什么“不解释”更有力量:

  1. 解释会让对方找到“突破口”
    比如你说:“我最近手头紧所以不能借钱。”
    对方立刻接一句:“那我下个月再找你借?”
    ——你反而被“逻辑套牢”,因为你提供了对方能“攻破”的理由。

  2. 解释会让你陷入“被审问”状态
    一旦你开始解释,对方就变成审问者,而你在被动防御,最后会心虚、焦虑、甚至妥协。

  3. 解释往往是“讨好”的表现
    很多时候我们解释,不是为了让对方理解,而是害怕被讨厌、被误解
    坏唱片法就是训练你承受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但仍然忠于自己。


🌱 所以正确做法是:

  • 直接说出你的立场(简短)
    “我不想去。” / “我不打算借钱。” / “我不需要这个。”

  • 保持语气平静,不防御,不反击,不解释。

  • 对方说什么都回到原点。


🌾心态调整口诀:

“我有权说不,别人有权不高兴。
但他们的不高兴,不等于我错。”

二、可行折中法

在运用自主语言技能的过程中,无论何时,只要觉得不会损及你的自尊,那么向对方提出可行的折中办法,都是合理的。你可以一直跟他人讨价还价,以达成自己的物质目标,除非提出的折中方案危及了你本人的自尊。然而,要是最终目标涉及到你的自尊,那么就不可能达成任何折中办法。

这段话的意思是:

✅ 当事情只是“利益”“物质”层面的,比如钱、工作量、时间安排,只要不伤害你的自尊和原则,你可以商量、可以妥协;
❌ 但当事情涉及到“你作为一个人应得的尊重和界限”,就绝不能折中


🌾一、举个生活例子来理解:

🧩情境1:可以折中

同事说:“这份报告你能帮我改一部分吗?”
你:我今晚有安排,但我明早能帮你看一页。

这里你折中了“时间”,但你没有被人利用或压迫。你仍然是主动的、平等的、被尊重的。
💡→ 不损自尊,只是调整条件,这种折中是健康的协商


🧩情境2:不能折中

老板说:“我知道你今天已经下班了,但你必须留下来加班,否则说明你没责任心。”
你:“我理解公司有需要,但我不能接受用‘责任心’来衡量我下班后的安排。”

这里,对方用“道德标签”威胁你的价值感——这是侵犯自尊。
💡→ 一旦折中,你就等于承认“我下班后没加班就是不负责任的人”,
这会削弱你的自我尊重。
👉 所以:这种情况,拒绝才是保护自己。


🌱二、核心原则总结

类型 能否折中 判断标准 示例
物质性 / 实际性 ✅ 可以 不影响自我尊重 金钱、时间、工作量等
原则性 / 尊严性 ❌ 不可 影响自我尊重 自由、边界、尊重、诚实等

🌸一句话总结

“能让步的叫利益,不能让步的叫自尊。”

三、自由信息法

这种方法,可以教会你辨认社交伙伴在日常交谈中透露出的一些简单线索,这些线索表明此人对什么感兴趣、很看重什么。

“自由信息”指的是一个人在普通聊天中自然透露出的兴趣、价值观或情绪信号
这些信号就像小碎片,告诉你:

  • 他在乎什么

  • 他喜欢聊什么

  • 他对什么有感情或防备

例如:

“我最近在装修房子,真是头大。”
→ 自由信息:他最近在忙装修,压力大。
“我女儿下个月就要高考了。”
→ 自由信息:他非常在意女儿的升学问题。
“我特别喜欢去海边。”
→ 自由信息:他对自然、休闲话题感兴趣。


🌾一、作者想让你学会什么?

作者的意思是——

在社交中,如果你懂得捕捉这些自由信息,并且围绕对方的兴趣点展开自然的回应
你就能在不卑不亢、不做作的前提下,建立良好关系。

也就是说:
👉 你不是去取悦别人、不是迎合别人,
而是用“关注”代替“讨好”
让对方觉得被理解、被尊重。


🌱二、举几个通俗的例子

🧩例子1:日常闲聊

对方说:“我昨天加班到凌晨。”
你:“哇,那太晚了,你做的是哪个项目?”
——你没有转移话题,也没有抢话说“我也加班过”,
而是用开放式提问引导对方继续谈他在意的事。

💡你通过自由信息,表现出兴趣+尊重,而不是“争夺话语权”。


🧩例子2:建立联系

对方说:“我周末要去看我爸妈。”
你:“你经常回去看他们吗?”
——你不问隐私、不审问,而是顺着“自由信息”展开。
久而久之,对方会觉得“和你聊天很自然”。


🌻三、自由信息法的意义

  • 它不是操控别人,而是真诚地理解他人

  • 它帮助你在社交中保持主动和独立
    不必靠讨好、取悦或尬聊来维持关系;

  • 它能让你在表达自己时也更自信——
    因为你知道怎么让对话“流动”。


💬一句话总结

“倾听别人说什么,就能知道他在乎什么。”
然后你顺着这个兴趣交流,就能自然地建立连接。

四、自我表露法

这种方法,可以教会你接受和发起讨论,不管这种讨论针对的是你的性格、行为、生活方式或智慧等方面的优点还是缺点,从而改善你们之间的社交沟通,并减少操控行为。 练习后的临床效果:让你可以心情舒畅地透露你自身和生活相关的情况,这些情况在以前会让你产生无知、焦虑或内疚感。

读到的这一段是《强势》里非常关键的部分——“自我表露法(Self-Disclosure Technique)”
它是继“坏唱片法”“可行折中法”“自由信息法”之后的一个更深层技巧,重点不在“拒绝”,而在“真诚地展现自己”。
我们来逐层拆解👇


🌿一、什么是“自我表露法”

“自我表露”就是——适度、诚实地让别人了解真实的你
包括你的想法、情绪、优点、缺点、困惑和经历。

它不是“倾诉”,也不是“炫耀”,
而是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
我不隐藏、不伪装,也不怕被别人看见真实的我。


🌾二、作者想教你什么?

作者想让你学会:

✅ 不再害怕别人评价你的性格、行为、生活方式;
✅ 能自然地讨论关于“自己”的话题;
✅ 用开放、真诚的交流代替防御或讨好;
✅ 这样你就不会被“操控”或“情绪绑架”。


🌱三、为什么这能“减少操控”

我们平时常常被操控,是因为:

  • 害怕被人知道自己“缺点”;

  • 想要维持“好形象”;

  • 担心被否定或批评。

于是我们就被动、紧张、防御、解释。
但当你能坦然自我表露时,对方就没有抓手来操控你了。

例如👇

对方说:“你这个人怎么那么敏感?”
以前的反应:
“我才没有!”(防御)
或 “是你太粗鲁了!”(反击)

自我表露法的反应:
“是的,我确实容易多想,但我现在在学着放轻松。”

💡结果:
对方没法用“攻击”压制你,
反而被你的坦然化解。
你掌控了对话的节奏。


🌻四、举几个生活例子

🧩例1:别人夸你

对方:你真聪明!
你:谢谢,我喜欢研究东西,也经常遇到搞不懂的情况。
→ 承认夸奖,同时表达真实状态。自然不做作。


🧩例2:别人批评你

对方:你太死板了!
你:嗯,我确实喜欢按计划来,这样让我觉得踏实。
→ 不防御、不解释、不攻击;承认特质的一部分,转为“自我认识”。


🧩例3:社交中的自我揭示

“其实我在陌生场合会紧张,但我正在慢慢练习让自己自在点。”
→ 把弱点讲出来反而拉近距离,因为你不再假装完美。


🌼五、练习后的心理变化

书中说的“临床效果”指的是:
当你敢于这样自然表露时——

  • 你不再被“内疚”“焦虑”“羞耻”困扰;

  • 你会感觉轻松、自在;

  • 你能区分别人真正的反馈 vs. 想操控你的话语;

  • 你的人际关系会更真诚。


💬一句话总结:

“当我不再害怕别人看见真实的我,别人就再也操控不了我。”

五、迷惑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平心静气地向批评者承认他所说的话可能有道理的方式,教会你接受他人带有操控性的批评,但同时也让你保持评判自己行为的权利。

练习后的临床效果:让你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批评,而不会变得焦虑不安或戒心重重,同时也让那些利用这种操控性批评的人捞不着什么好处。

名字虽然听起来像“糊弄”,但其实它是一种高情商的防御沟通法,目的不是反击对方,而是让攻击或操控在你身上“滑过去”
我们来细讲👇


🌿一、什么是“迷惑法(Fogging)”

Fog(雾)的意思是——当别人对你发起批评、攻击、挑衅时,
你不反驳、不解释、不争辩,
而是平静地承认“他说的部分可能有道理”
但同时不放弃自己独立的判断权

就像雾气一样:
别人的攻击撞过来,却穿不过去——它“打不中”你。


🌾二、核心逻辑

当有人批评你时,你通常会:

  • 想解释(→ 掉入对方逻辑陷阱)

  • 想反驳(→ 变成争吵)

  • 想讨好(→ 被操控)

迷惑法让你选择第4种反应:

“也许你说的有道理。”
“确实有这种可能。”
“你这样看也没问题。”

然后停在那里,不继续。
你既不承认对方全对,也不否认自己。
结果是——对方的攻击失效。


🌱三、举几个例子

🧩例1:同事批评你

对方:你真懒,这点事都做这么慢。
你:可能看起来确实慢了点。

(💡你承认“看起来慢”,但没有承认“我懒”——对方无从继续。)


🧩例2:家人讽刺你

对方:你整天就知道看书,也不干点正事。
你:也许你是对的,看书确实占了我挺多时间。

(💡你承认事实的一部分,但不否定自己爱学习的选择。)


🧩例3:朋友挑刺

对方:你说话太直接了,容易得罪人。
你:是的,我有时候确实挺直接的。

(💡你接受反馈,但保持独立,不道歉、不自责。)


🌻四、为什么这方法有效

  1. 让批评者“无从发挥”
    攻击的人想看到你辩解、慌乱、羞愧,而你不反应,他们失去了控制感。

  2. 你保留了主权
    你没有说“我错了”,只是说“也许有道理”——
    判断权仍然在你手里。

  3. 你更自在
    你不再被批评牵动情绪,也不怕别人不满意。


🌼五、临床效果(作者的意思)

当你练习熟练后,你会发现自己:

  • 能平静接受批评(不再焦虑或防御);

  • 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而否定自己;

  • 对方无法通过“指责”“讽刺”“羞辱”来操控你。


💬一句话总结:

“我可以听你的话,但我有权决定它对不对。”

六、否定决断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坚定而感同身受地赞同他人针对你所提出的批评,无论这种批评恶意还是有益,从而教会你承认自己的过错和失误(无需道歉)。 练习后的临床效果:让你能心安理得地看待自己行为或性格方面的缺点,而不会产生自卫心理和焦虑感,同时减少批评者的怒气或敌意。

这是《强势》中最容易被误解、但也最能让人“脱胎换骨”的技巧之一:
👉 “否定决断法(Negative Assertion)”

我们来逐层解读,让你完全明白它的心理逻辑、语言方式和作用👇


🌿一、什么是“否定决断法”

简单来说,就是当别人批评你时,你不辩解、不逃避、不反击
反而平静地承认事实中确实存在的部分
甚至你可以主动承认缺点,但——
不自责、不道歉、不贬低自己。

也就是说:

“我承认我有那样的地方,但我依然可以接受自己。”


🌾二、和“迷惑法”的区别

技巧 面对批评的方式 适用场景 目的
迷惑法 “也许你说的有道理” → 模糊承接 对方有操控意图或片面批评 拒绝陷入对方逻辑
否定决断法 “对,我确实有那样的问题” → 直接承认 批评部分真实或你能接受 承认事实,解除防御和焦虑

🌱三、举几个通俗例子

🧩例1:别人批评你迟到

对方:你总是迟到!
你:是的,我今天确实迟到了。

💡 你没有找借口,也没有辩解(比如“堵车了”)。
你直接承认事实,反而让对方没了火气。


🧩例2:别人说你粗心

对方:你老是犯小错误,真不细心!
你:是,我确实有时候不够细心。

💡 不用“但是”解释,不逃避事实。
这会让你显得成熟、自信、有担当。


🧩例3:别人讽刺你

对方:你真是太懒了!
你:(平静地)嗯,我确实喜欢轻松的节奏。

💡 你没有否认,也没有被激怒。
你用“认领”中和了“攻击”。
对方的“武器”被你轻柔地卸掉了。


🌻四、为什么有效

  1. 打破“攻防循环”
    对方想攻击你,让你辩解;你一辩解,就给了他权力。
    你一旦承认,对方的“情绪能量”瞬间失效。

  2. 让你摆脱自我苛责
    当你能平静承认自己的错误,你就不会害怕“被揭穿”或“被否定”。
    这是一种自尊的力量。

  3. 化解敌意与操控
    批评者往往想通过指责来占上风。
    你主动承认事实,对方就没法再用“优越感”压你。


🌼五、临床效果(作者的意思)

经过练习,你会发现:

  • 别人的批评不再刺痛你;

  • 你能面对自己的缺点而不焦虑;

  • 对方也因为你不防御,而失去攻击的动机。

这是成熟、强势又平和的状态。


💬一句话总结:

“我可以承认我错了,但我依然是完整、有价值的我。”

七、否定询问法

这种方法,可以教会你主动鼓励他人对你提出批评,以便利用这些批评意见(要是有用的话),或彻底消除这些意见(要是带有操控性的话),同时能够鼓励批评者变得更强势,使批评者少用操控伎俩。

练习后的临床效果:让你在亲密关系中,能更加自在地寻求他人对你的批评意见,同时促使对方表达出真实的负面情感,从而改善你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这招表面看像是“主动找骂”,但其实是以自信和平静为基础的一种反向掌控沟通技巧
它的目标不是被批评,而是——

主动邀请批评 → 看清对方意图 → 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 → 消除操控的力量。

下面我来帮你彻底读懂👇


🌿一、什么是“否定询问法”

定义:
当别人批评你、指责你、挖苦你时,
你不防御、不反击,反而冷静地追问更多细节
比如:

“你觉得我哪儿不对?”
“你能告诉我是哪方面让你这么想吗?”
“你觉得我具体哪一点做得不好?”

这就是“否定询问”——
你主动要求对方具体化他们的批评。


🌾二、它的核心逻辑

很多人攻击或操控你,是靠“模糊批评”:

“你真自私。”
“你就是不靠谱。”
“你一点责任感都没有。”

这些话不讲细节,只有情绪+模糊判断
容易让人陷入愧疚和自我怀疑。

而“否定询问法”就是让你:

❌ 不被这些模糊攻击击中
✅ 反问对方,让他必须说明白
✅ 一旦细节化,对方的批评就要么变成建设性意见,要么露出操控本质。


🌱三、举几个例子

🧩例1:别人说你自私

对方:你真自私!
你:你能告诉我,哪件事让你觉得我自私吗?

💡 如果对方有理,会举例(这能帮助沟通);
如果对方只是情绪化或想操控你,就会卡壳。
→ 无论哪种情况,你都赢。


🧩例2:伴侣或家人埋怨你

对方:你从来都不关心我。
你:你能举个例子让我更明白你说的“从来不关心”是指什么时候吗?

💡 这会让批评变得具象可沟通
而不是停留在“情绪攻击”层面。


🧩例3:上司含沙射影

上司:你最近表现不太行啊。
你:我想了解一下,您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我可以改进。

💡 你态度平静、愿意听、愿意改,
上司无法继续模糊指责——这叫“以强制柔”。


🌻四、心理效果(作者所说的“临床效果”)

当你掌握这种方法后:

  • 你不再害怕批评;

  • 你能平静地接收负面反馈;

  • 你会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情绪性打击;

  • 对方也会被你“带入理性对话”,
    他会减少操控、变得更真实、更成熟。


🌼五、和“否定决断法”的区别

技巧 面对批评的方式 目的 举例
否定决断法 承认事实、解除防御 “是的,我确实那样。” “对,我有点粗心。”
否定询问法 主动探问、寻求具体化 把模糊攻击变成可谈的内容 “你能说说我哪点粗心吗?”

👉 一个是承认,一个是探问。
前者解决“真实批评”,后者拆解“模糊批评”。


💬一句话总结:

“请你具体说说。”——这是对批评最优雅的回应。

或者更生活化地说:

“我不怕被你说,我只想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

-=||=-收藏赞 (1)
赞(1)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552分享】 » 《强势》语言技巧表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